分享

儿童诗歌的实用性

[复制链接]

儿童诗歌的实用性

发表于 2015-4-5 12:30:24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
624 0 查看全部
  来源:天津日报 作者:安武林

  儿童诗歌的实用性,写下这个题目我先笑了,因为这是一个很容易遭人诟病的话题。但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好笑,当我们每个人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岁月时,都或多或少会和儿童诗歌实用性的问题遭遇,记忆中都会留下某种深刻的烙痕,甜蜜的,或者忧伤的。
  如果不读吴海潮先生的儿童诗集《不会系鞋带的小男孩》,我是不会考虑儿童诗歌的实用性问题的。因为,按照诗人的经验,或者说按照文学的审美惯例,往往会排斥诗歌的实用性。殊不知,朗诵诗这个诗歌的门类,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。如果消除掉朗诵诗歌中实用性的价值,那么,朗诵诗存在的意义都成了很大的疑问。换句话说,它没有存在的意义了。
  吴海潮是个小学教师,身上既有他那一代人成长过程中留下来的鲜明印记,比如,文学梦、诗人梦、对诗歌无限的热爱之情。同时也留下了那些时代的特征,他经常参加各种诗歌朗诵和比赛。这双重的特征,可以说组成了他诗歌的全部特色:充满激情,铿锵有力,明快清澈,洋溢着乐观的精神,关注现实,关注生活,关注校园里孩子们的成长。这种职业性的先天优势,让他可以在诗歌没有发表之前,就直接朗诵给孩子们听,使他可以快捷地得到小读者的意见和反应。
  他发表的诗歌不多,作品大多发表在团中央的《辅导员》杂志上。该刊编辑、作家施亮先生是他的伯乐,而这本诗集的名字,也是施亮先生给起的。我是第二个全部读完他这本诗集的人,也是缘于施亮先生的强力推荐。《辅导员》杂志就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杂志,它注重文学性的同时,更注重其格调明朗性。也就是说,它要给少年儿童送去精神和力量的滋养。儿童诗人尹世霖先生、王宜振先生,都在该刊上开过个人诗歌专栏,他们发表的都是中国优秀的儿童朗诵诗和少年朗诵诗。在此,我也不得不感叹一声,在中国发表少儿朗诵诗的阵地几乎没有了,《辅导员》杂志是硕果仅存的一份刊物。
  吴海潮先生的诗歌非常适合这本刊物。所以,他的诗歌发表不多,有主观原因,然而更多的是客观原因。他也是一个不善交际的人,这妨碍了他作品的更多发表。虽然他很热爱诗歌,那是发自内心的热爱,但他却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。写诗,尤其是儿童诗,几乎就没什么名利。他厚厚的一大本诗集送到我面前的时候,我先是惊讶,其次是感动,所以我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把他的诗集认真地阅读了一遍,对字词句甚至是标点,都作了一些修改,也建议撤除了一首诗。
  《不会系鞋带的小男孩》这部儿童诗集,主基调是朗诵诗,其中也有儿童哲理诗、童话诗(含有寓言诗的味道)、儿童叙事诗、抒情诗,作者写得最好的就是其中的朗诵诗,以及叙事诗(包括童话诗)。这些诗歌,大都是反映现实的,是校园生活题材。作者关心孩子们生活的细枝末节,关心孩子们的心灵精神品德,尤其是关心孩子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。吴海潮先生是教品德课的,我曾风趣地说:“你这个诗歌就是最好的品德教材,你上课,给孩子们读读你的诗歌就行了。”这虽然是玩笑话,但也是我对他诗歌的认识和评价。的确,他的诗歌是可以作为品德教材而加以推广的。
  很多年前,赵树理先生曾经写过问题小说,也就是在农村工作时遇到一些难题,他会写出小说来。吴海潮先生的诗歌,的确有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因素在里面。比如对孩子们的不良习气批评,对学生中好人好事的表扬,如何理解性格怪异的孩子,如何尊重弱小的同学,如何帮助生活能力差的同学,等等。这些诗歌,很明显带有浓郁的教育色彩。儿童诗歌的实用性的基础是教育性,这个问题是我们很多年都争论不休纠缠不清的话题,如文学性重要还是教育性重要,这本来是一对并不矛盾的事情,偏偏要把它分出个高下来,这就如同在讨论男人重要还是女人重要一样,是非常可笑的。
  我们排斥的是单纯地做教育的传声筒的作品,排斥那些标语口号式的作品,排斥的是公式化模式化的作品,但吴海潮先生的作品不是,从朗诵诗、叙事诗这些角度看,作者的写作是富于变化的,题材是丰富的,我不能夸大地说作者文学性强的无可比拟,但是,作者的诗歌的确是有文学性的。读他的诗歌,还真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,似乎能给人以力量一样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作者的诗歌是有感染力的。我倒觉得,这种实用性很强的作品,是学校需要的,是家长需要的,是孩子们需要的,是利用文学来作为教育的辅助手段的。在此,我非常愿意再提一次王宜振先生,他就创作过实用性很强的诗集《少先队之歌》。  这是吴海潮先生出版的第一本诗集,虽然说这些诗歌有的并不那样完美,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,但我相信作者以后会慢慢克服的。我非常希望的是,作者能坚持自己的创作道路,不要以为朗诵诗冷清就放弃它。文学创作,需要的是坚守,需要的是忍受孤独,只要心中的信仰不曾熄灭,那么,就一定会有收获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游客~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注微信,一起读诗
关注我们,一起读诗!扫描左边二维码,即可关注,参与每月主题童诗创作!

关于我们|新童诗 ( 浙ICP备2022005477号-2 )|网站地图

Copyright © 2001-2024, Tencent Cloud.Comsenz Inc. Powered by Discuz! X3.4